第五百四十二回 朝廷使者 (第3/3页)
把税收都摊到地里……”
孙承宗据理力争:“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清楚楚,朝廷对你宽大处理,你竟没有半点向朝廷之心。”
“第一,皇帝不差饿兵,请问自天启三年之后,我辽东镇可曾收到一文钱或一粒米。”
杨承应说道:“第二,说我不干活。请问广宁谁收复的,鞑子是谁赶出去的,登州之乱又是谁平定的?”
孙承宗微微皱眉,发现这事有些棘手。
“哼!两位也算我的故交,恰逢我儿子满周岁。这么喜庆的日子却催问这些,是存心来触我霉头。”
杨承应霍然起身,直接离席。
现场没一个自己人,再讨论下去,就要被围攻,走为上策。
“杨驸马……”
杨嗣昌赶忙起身去追,到门口时,却发现杨承应已经消失在门外。
“没追上?”徐光启问。
杨嗣昌点点头。
孙承宗道:“他是借题发挥,故意离开。怕我们继续问,让他露馅。”
“两位上差,有句话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杨嗣昌站在他们面前。
“你说。”徐光启点头。
“驸马的话其实有一部分道理,我们在这个时候逼问,的确不应该。”
杨嗣昌说道:“况且,盛会在即,外人听说我们这样做,也会觉得扫兴。”
“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应该,可陛下需要钱。”
徐光启见没外人在场,敞开了说:“各地收上的钱,还不足维持朝廷运转。
急需要一两百万银子救急,而驸马手上绝对有这笔钱。”
“您觉得驸马会给吗?”
杨嗣昌反问。
徐光启怔了一下,犹豫的摇摇头。
“我看,这事还得另想办法。”杨嗣昌说道,“以我对杨驸马的了解,也许他真的没有说谎话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徐光启忙问。
“一路上,我发现有大量物资往东方运输。”
杨嗣昌分析道:“没有听闻鞑子犯边,只有一种解释。”
“他在集结力量,准备反攻!”徐光启眼前一亮。
杨嗣昌点点头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